「创新」是现代企业训练员工的热门主题。受训员工经常会被鼓励「走出框框」独立思考,力求创新,却没有被告知现有框框有何不妥,以致不宜思考于其中。大概由于市场压力紧迫,无暇斟酌细节,按指示独立思考努力创新便好了。「市场」这无形老板患了严重「注意力不足过动症」,不停需要新设计新花样来刺激购买欲,更无聊的玩意也得看似「苟日新,日日新」。于是在市场推动之下,满脑袋噱头的人才特别吃香。
在人人希望创新的潮流中,很容易忘记了任何团队 — 大至政府,小至私人公司 — 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行之已久,曾经时间考验的运作模式。时间长了,框架难免变质变形,或落后形势,需要修补改良,甚至彻底革新,才能与时并进。然而为了改革而改革的话,未立先破,很容易动摇本质,失去初心,后果不难想象。再者,人人都「与众不同」的话,便没有人能够与众不同;当大家一窝蜂地往框框以外动脑筋的时候,独自留在框内苦思的人会讽刺地成为独特异类。
无论是团体或社会的整体成功,都有赖创新前进与保守实践两方面的阴阳协调,不宜偏重。单有创意而没有组织经验与执行能力的话,创意只属臆想空谈。反之,只懂得按祖宗规矩做人办事,食古不化,被淘汰是早晚问题。在这平衡格局中,新主意一般出自少数人,实行则需要少说多做不幻想的大多数有纪律地配合。
然而将创意过分「精英化」会直接或间接忽略了「一般人」的价值。「一般人」是进步的基础、实现创新的主力。没有「一般人」,人类这物种根本不成形。平均值是群居动物的本色,能够成功优化平均值会令社会进步,携手并进应该是群体目标。然而指望所有人超越「平均线」是不可能的谬误;人人都有爱因斯坦的脑筋的话,那么爱因斯坦的智商只不过一般。
而就算人人变得创意无限,五岁精通相对论,绘画媲美梵高,交响乐胜过贝多芬,在宇宙的大框框之中仍旧一尘不值,算不上恒河一沙。
被市场追捧了几十年的「创意」,最后除了五花八门的武器和满街满巷的刷屏行尸外,为人类的幸福贡献过些什么呢?可能是时候稍停片刻,摆脱市场枷锁,在我们永远无法跳出的宇宙大框框内静静反思一下了。
Thinking Inside The Box: https://www.jamestam.net/post/thinking-inside-the-box
谭炳昌2023.12.13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