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谭炳昌

反思香港 - 愤青与廢中坑


香港的乱局需从两个层面考量:首要是国际大局,这方面相信国家已经有战略方向,不用我们吃瓜群众操心了。底线是百分百没问题的,毫无悬念,不用紧张。

其次是香港如何自己收拾残局,开始长期的艰苦复原。这方面要做的事情很多,方向亦很模糊。暂时唯有让它乱下去的原因,以前讨论过了(文章链接 “越乱越好”)。大家都在等看大结局的同时,何不花点时间,看看这些暴徒是什么人,来自哪里,好待风暴过后处置。

渐渐多人开始明白,香港的基本问题来自 “教育,传媒,司法” 三大领域的失陷。收复这些失地要下决心,给耐性。对港府来说,耐性是长期老习惯,决心是大胆新尝试。不过光复教育“沦陷区”急不容缓,否则 “愤青”源源不绝;这点要了解,才有希望杜绝。

有人说愤青的形成,是由于一代人感觉“无望”,是局部正确的。不过香港回归以来的巨大契机很多很多,都由于港人的无能自大,目光短浅错过了。(过渡旧博文:“愚蠢之谜”)幸而往前看,有为的人仍然机会无穷。只要把心理调整,他们的发展机会比上一代更多更灿烂,完全不是一个级数。这方面下回再谈。

其实年轻人,尤其从未捱过饿的年轻人,对就业和置业并没有中年人估计那么严重上心,借口而已。他们更需要的是群体认同,归属感和成就感。此乃群体动物的天性,“理论”改变不了的。回归后的教育陷阱,正是精准打击这社会关系。谋杀中史科,把国民教育打胎,令一代人失去归属,抗拒社会,憎恨国家。部分“老师”更借所谓“通识”洗脑,制造盲目仇恨。看来这一切都很有步骤,处心积虑,并非“意外”。

本地的教改“专家”并不一定通通存心不良,但教育公知的虚荣心脆弱,很容易忽悠打动,这方面美国驾轻就熟。失去群体归属的年轻人,自然觉得成就无意义,不想贡献社会,也不耻贡献社会,于是前路茫茫,人生空虚。年青活力没有出路,屈成无明火,被专家们一引即爆。

不坚决彻底收复教育领域,愤青源源不绝。

这次骚动,除了各路黑金重聘的外国专家引爆伎俩纯熟,内部的“旁观支持力量”也是强力“催化剂”,值得留意,却暂时被动乱的激情掩盖而忽略了。躲在摇旗呐喊的人群当中一类是 “廢中坑”。粤语俗称中年人为“中坑”,其实蛮有意思。中年危机,很多时不过自掘的深坑。

“廢中坑”为数不少,以男性居多,很多都是事业无成,高不成低不就的微型小中产。他们没有一般老百姓默默耕耘,点点滴滴贡献社会,勤奋谋生的精神,更没有飞黄腾达的本领。无所事事之余,沉醉流行文化,渐渐丧失了享受平淡是福的传统智慧,自我扭曲成畸形的“失败者”。冷漠的城市生态,更滋生了一群四五十岁,无儿无女甚至从未成过家的人,整天手执一机,无暇思考修养,或培养兴趣。他们眼看人生快要郁闷而终,愤恨沮丧,却无处发泄,也无力发泄。

为了制造“自我优越”幻觉,他们特别歧视国内同胞。可是转眼间,这平衡心理的压舱石 — “老土落后”的“大陆佬” — 竟然弯道超车,变得比“廢坑”们有财有势有见识有信心有尊严有胆量。精英们英语也比他们好,外型比他们威猛,衣着比他们入时。于是“廢坑”们心理彻底失衡,渴望中国崩溃,香港陪葬,齐齐揽着死!所以跟他们憧憬社会的未来,陈述利弊,只会适得其反,惹来反感。因为他们的未来,早成过去。

本来“廢坑”们只有结结巴巴的怨气,对社会毫无影响力和破坏力。今次暴乱,他们也只会在安全情况下“和平游行”,藏身群众,和在社媒跟红顶白,传递似是而非,低俗无聊的真假讯息,为暴徒狡辩打气而已。他们不会参加有危险性的暴动,甚至连黑T-恤也不敢穿着出街。但他们这次扮演的拉拉队角色,令愤青觉得有“大众”支持,更激进破坏,积极送死。“废坑”们第一次觉得人生有力量,颇为陶醉。

要治病,首要直面病情,了解成因,才能对症下药;必要时要割除烂肉,甚至壮士断臂,“身体”才有机会康复。香港很流行不经大脑,喊过便算的 “新自由主义” 口号。在这情况下瞎呼 “不要撕裂” 除了幼稚,不切实际,还会骚扰疗程。香港的正常人是绝大多数。对付一少部分病人或别有用心的害虫渣滓,姑息只会养患。癌细胞既然现了身,就要划清界限,针对治疗。

对年轻病人不应轻易放弃。今天的愤青暴徒,经过电疗手术,隔离疗养,部分仍然可能是明天的栋梁。但治病要坚决果断,也要防止扩散。

至于“廢坑”们,基本上没有治疗价值。失去了年青人的原始活力和创意,他们连自我发酵堆肥的能量也不足,顶多在社媒互慰,自言自语,基本上可以不理。但长远来说,现代都市生态造成大量失落孤单的变态“中坑”,也是值得同情关注的社会问题。

谭炳昌 2019.8.04

408 views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bottom of page